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都江堰旅游攻略
- 2019年1
- 成都
- 都江堰水利工程
- 100元
成都都江堰旅游攻略:成都到都江堰水利工程旅游游記,特別詳細實用的都江堰旅游攻略。在成都旅游行業已經16年了,都江堰青城山旅游線路做了不少團隊和散客,但都江堰做為成都旅游的后花園,我還沒有去過。要知道,成都旅游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靈巖寺。周邊線路也去過或出團線路也走了好多,說起來真的有點不好意思,09年1月青城山爬山了,但上次去時間不夠,爬上只到了九道拐。想去都江堰,做了這么多年都江堰旅游,我一至感覺還欠都江堰幾張門票,正好下雪,家人都想要去看一下雪景,就出發前往了都江堰。
成都旅游都江堰,成都到都江堰好快的,走高速只要1小時,成都走西芯大道走成灌高速公路,到離堆公園停車場就到了,過路費20元。也可以走成都一環路上北新干道從轉成彭高速,(成彭高速雙向6車道也快)。我住的是城北,走的成彭高速,經二繞到的都江堰。路上車少,一腳油門到都江堰下高速。當然也可以坐地鐵到犀浦乘高鐵到都江堰離堆公園站下。也可以在茶店子汽車站坐大巴車到都江堰。
車停好,從離堆公園進,可以看到進門有一個刻有世界遺產都江堰的巨石,園區樹上都是樹掛等雪景,到處都是雪白的樹掛,晶瑩漂亮。
進門100米有一個噴泉池,里面有四根臥鐵,是埋在內江鳳棲窩處的淘灘標準,相傳李冰建堰時在內江河床下埋有石馬,后來演變為臥鐵,分別是明朝萬歷4年,清同治3年,民國16年,和1994年埋下的。
前行是堰功道,長150米,寬14米的堰功道,左右置放了十二尊古樸凝重的青銅雕像,分別代表了從秦漢時期------唐、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治水建堰的有功之臣。就是靠他們對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斷的加固維修,才使得都江堰至今青春常在。堰功道左右兩邊各有一條龍吟溝,共有248個大小龍頭向溝中吐水。
堰功道盡頭是伏龍觀建在離堆之上,三面懸絕,一面用42級寬三丈一尺五寸石階和開闊的大壩相連,使伏龍觀顯得特別雄偉莊嚴。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條中軸線上。
伏龍觀正門可以看到功道堰全景。都江堰工程引水點寶瓶口即在伏龍觀下方。傳說李冰父子治水時曾制服岷江孽龍,將其鎖于離堆下伏龍潭中,后人依此立祠祭祀。離堆上建有伏龍觀,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順山勢逐級升高.前殿陳列,1974年修建外江節制閘時從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噸。石像造于東漢靈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國雕石像,非常珍貴。
后殿陳列有都江堰灌區的模型。
正殿中的飛龍鐵鼎,是唐容宗女玉真公主故物。鼎重約千斤,上有八條飛龍和云紋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鑄造精品。觀中還可以看到李冰時期的石人石馬。
這是在寶瓶口觀伏龍觀的美景。
伏龍觀后下方是寶瓶口,這里也是觀賞寶瓶口的最好地方,可以看到清清江水翻涌,內江的進水口,俗稱寶瓶口,具有節制水流的功用,清清內江水通過這里流入密如蛛網的渠道系統。 寶瓶口同飛沙堰配合具有節制水流大小的功用,是控制內江進水量的關鍵。內江水流經過寶瓶口流入,灌溉成都平原的大片農田;在洪水期間,內江水位提升高過飛沙堰,洪水就進入外江流走,再加上寶瓶口對水流的約束,達到了防洪的作用。內江水流進寶瓶口后,順應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沿大小各支引水渠不斷分流,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上一千余萬畝農田。
這里是進了伏龍觀的右邊回廊,自拍桿伸出樓外拍的,寶瓶口,下面有一個路行道,可以下去看一下。
寶瓶口前對岸就是飛沙堰。過小索橋就是人字堤,堤口有一個碑亭,這里也是景區觀光車的起點站。這里可以正面看到寶瓶口和離堆。
飛沙堰溢洪道又稱泄洪道,具有瀉洪、排沙和調節水圣的顯著功能,故叫飛沙堰。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飛沙堪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位超過寶瓶口流層上限時,多余的水便從飛沙堪自行溢出;讓大江水回歸氓江正流,岷江從大山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飛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難,將上游帶來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達千斤的巨石,從這里拋入外江(因為飛沙堰做成低矮圓弧形,主要是巧妙地利用離心力作用,拋除泥沙),確保內江通暢,確有鬼斧神工之妙。古時飛沙堪,是用你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過飛沙堰就到了金剛堤上,左側是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江水比較淺,流速非常急,河面也寬,主要用于排洪;右側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江面窄,河床深,可以防洪用于灌溉。
這是金馬河,都江堰外江,河面比較寬,水淺,河水湍急。
金剛堤就像一尾大魚,堤頭就是魚嘴分水堤,在古代,魚嘴是以竹籠裝卵石壘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沖出山口呈彎道環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魚嘴上面的彎道繞行,主流直沖內江,內江進水量約6成,外江進水量約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勢不再受彎道制約,主流直沖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動顛倒:內江進水量約4成,外江進水量約6成。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決了內江灌區冬春季枯水期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澇問題。
魚嘴后就是安瀾索橋,安瀾索橋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毀于戰火。索橋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纜橫飛江面,上鋪木板為橋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F在的橋,下移100多米,將竹改為鋼繩,承托纜索的木樁橋墩改為混凝土橋樁。坐落于都江堰首魚嘴上,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橋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觀。
進入分江亭,上安瀾索橋。這里也是觀光電瓶車的終點站。
過了索橋山上就是秦堰樓,是俯瞰觀賞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最佳觀賞點,要爬多級石梯,大概要爬15分鐘左右,有點小辛苦,但爬上秦堰樓,視野開闊,非常劃算。秦堰樓建議為必去景點。在秦堰樓三樓可以看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全景。
過了安瀾索橋后開始爬山,全程500米左右,要爬10多分鐘。全是石階路,這時雪下大了,山上樹上都是雪白的積雪。
秦堰樓修在一個山崖上,外觀非常壯觀。
如不愿意爬這一段石梯路,可以駕車從山路到秦堰樓二樓,山間公路正好和秦堰樓二樓平齊。
在秦堰樓三樓,可以看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全景。
這里在秦堰樓往下看到的二王廟。
下一個景點就是玉壘閣,如不想走路的游客或老年人,可以不去,走大概10多分鐘可以到步云廊扶梯處,往返電梯40元,可到達玉壘閣,玉壘閣坐落于玉壘山的山頂,海拔865米,為鋼木結構,地上6層六角形式塔樓,從地面到塔尖,總高度為46.6米,底層直徑為21.1米,頂層直徑12.6米,閣頂高度為35.2米。玉壘閣為堅固的鋼結構、仿古建筑。為保證屋面不漏水,屋面防水層鋪設0.5毫米厚度的鋁皮;屋面安裝坭塑脊、爪角以及飛禽走獸。玉壘閣是千年古城的新地標,登上玉壘閣,俯瞰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全景。
返回二王廟,因為二王廟是都江堰必玩景點,二王廟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岷江東岸的玉壘山麓,是為紀念都江堰的開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旧钐蜑?,低作埝】,山門“二王廟”3個金字是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手筆。
出二王廟至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景點就參觀完。正門后向左,就是松茂古道,又稱灌松茶馬古道,南起灌縣西街,沿岷江河谷延伸,北至松潘縣城,長七百余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景點都在前段。松茂古道以后就主要是爬山,體力差的客人建議走原路返回,再拍拍照。從離堆公園出去后走南橋到西街。
松茂古道主史載自三國蜀漢開通以來,就是商旅通衢和軍事要道,是成都平原和川西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聯系的重要走廊,歷史上灌縣和松潘分別是內地和西北兩地的物資集散地,松茂古道既是古代我國西部的一條經濟大動脈,同時又是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曾經在歷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
經玉壘關,最后到達西關,從二王廟開始計算,路程大概有1.5公里,只是因為有梯子路,一路都是緩坡上行,只有2個景點,一個是玉壘關,有一個小城樓,另一個是西關,所以還是有一點小累,建議輕裝上陣旅游。
到達西關后,也可以左轉前往玉壘閣,這段路可以步行前往,不用坐電梯。出西關后,就是出了景區門了,就可以到達西街,是都江堰景區有名的小吃街,價格也比較實惠,西街非常有特色,相當于成都的錦里古街。
錯峰舒適都江堰青城山純玩一日游(戀上都青,先游青城山都江堰)
【成都都江堰旅游攻略】成都到青城山都江堰水利工程一日游純玩團
出西街后,經南橋前往停車場。
評論